近年来,阿里巴巴尝试线上线下结合、苏宁转型体系云商,新零售的模式创新风起云涌。这其中,消费分红这个概念逐步被一些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所使用,而很多人还不明白这个模式究竟具有什么含义。
其实,成熟的区域市场内,比如美国,早就已经出现了这个模式。消费分红,顾名思义,就是客户可以依靠自身的消费量来获取一定的分红,换句话讲,客户购买商品,不单单获得了商品,还有资格获取额外的分红。
在美国,几家老牌的百货零售企业都曾使用相关概念和模式。2006年我国世界经济研究院院长陈渝教授出版了《消费资本论》一书,书中认为这个概念就是将“消费”行为进行资本化,即:消费者在购买企业商品时,企业应把消费者的购买视同是对本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分配给消费者,也就是为传统消费附加了投资属性。
2010年,全球首届消费资本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成思危委员长、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美比利时等20多国参赞领衔探讨把消费进行资本化的议题,其中,陈渝教授重点提到了消费分红模式对我国经济转型期探索发展模式的意义,中央电视台全程跟进报道。
全球首届消费资本高峰论坛现场照片
可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漫长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打着消费分红旗号的劣质企业曲解这个模式为简单返利,广大研究者发现,真正的消费分红模式,必定具备两点特征:
一、消费的产品属于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行业,如保健品、饮品、奢侈品等,只有利润空间足够大的企业才能在给付商品以外再向客户给出额外的分红。
二、分红的比例不会太高,陈渝教授曾经分析过,一个传统的实体企业,可承受的消费分红率大约在年2.5%,与银行定期存款收益类似。而利润比较高的行业,如果再有一些风投资金介入,正如当初打车、外卖等领域为了吸引客流而产生的各种补贴一样,那么可以做到年8%甚至10%,但这已经是分红收益的极限,任何号称短期内返还高额回报甚至是所有购物资金的,都不可持续。
此外,分红如何派发、交易如何闭环等细节问题也有待解决,直至近年来新零售发力、移动支付兴起等客观条件具备之后,消费分红模式才开始真正开花结果。
目前已经有一些电子商务平台开始试水消费分红,有的还会广开分红资金来源,除了商家,还会加入风险投资的补贴,用于吸引客户。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这个新零售领域的创新模式,获得了不少的实惠,也算开创了又一轮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