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充分运用门户网站、新闻媒体、政务微信等信息平台,强化政策解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扩大公众参与,努力打造阳光财政。2018年度,市财政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60条,政策解读稿件3篇,办理依申请公开2项。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重点内容
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结合2018年度财政工作部署,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及时公开规范性文件,方便社会公众查阅,扩大知晓范围,积极做好财政重点工作的主动公开。
1.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制定印发《市财政局关于切实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市直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财政预决算公开主体、公开时限、公开形式和公开内容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市政府网站、局门户网站平台,建立财政预决算公开统一公开专栏,方便社会公众查阅和监督。在门户网站设立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等栏目,并加强对市直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的指导,进一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
2.推进减税降费信息公开。及时公开减税降费政策,极大地提升了政策知晓度和实效性。及时更新发布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等政策信息。
3.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公开。充分利用局门户网站PPP专栏,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PPP相关政策法规、市场准入和投资、PPP重点项目等方面信息,通过PPP项目推介会等平台,推广我市PPP项目。财政部网站、河南省财政厅网站、《安阳日报》等媒体均对我市PPP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
4.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信息公开。围绕环境保护税、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等税制改革,加大公开力度,及时在局门户网站发布相关信息,第一时间在《安阳日报》等媒体上刊发相关的政策内容,确保群众知晓政策、享受实惠,推动财税体制改革落地实施。
(二)主动公开方式
市财政局着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以门户网站
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和政务微信平台的
宣传媒介作用,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政府信息公开质量。
1.提高门户网站服务能力和质量。为进一步提升门户网站服务水平,结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求,对局门户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在优化网页设计和栏目设置的同时,强化政策解读、互动交流和公共服务等为民服务功能。
2.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宣传。围绕规范PPP推广应用、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以及民生领域的财政支持保障等重点工作,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宣传,2018年度在《中国财经报》、财政部网站、河南省财政厅网站、《安阳日报》等媒体上发布政府信息宣传稿件80余篇,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的知晓度和透明度。
3.推广政务微信宣传运用。按照《关于做好市财政局政务微信内容保障及相关推广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市财政局强化责任落实,严核内容质量,加强微信推广。2018年度市财政局政务微信发布信息36条,较好地宣传了财政工作动态和政策精神。
二、依法依规落实依申请公开
市财政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2018年度,市财政局共受理依申请公开2件,均按时保质办结,并通过邮政EMS和电话沟通等方式,将答复意见和所需资料及时反馈给申请人,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对照推进“五公开”要求,对照财税体制改革的工作需
要,对照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我们仍有一些工作有待改善,
如:政策解读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社会公众参与财政决
策的方式需要进一步丰富,互动交流的形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政策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等。
2019年,市财政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继
续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大信息主动公开工作力度,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继续抓好财政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二是加大政策解读力度,坚持把政策解读与政策制定同步考虑、同步安排,增强政策文件的可读性;三是加大公众参与力度,积极搭建互动平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财政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当中。
附件1
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
(2018年度)
填报单位(盖章):
统 计 指 标 单位 统计数 一、主动公开情况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条 257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条 3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件 3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条 0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条 193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条 0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条 36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条 28 二、回应解读情况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次 3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4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次 0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次 0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次 0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次 0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篇 3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次 1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次 0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一)收到申请数 件 2 1.当面申请数 件 0 2.传真申请数 件 0 3.网络申请数 件 1 4.信函申请数 件 1 (二)申请办结数 件 2 1.按时办结数 件 2 2.延期办结数 件 0 (三)申请答复数 件 2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件 1 2.同意公开答复数 件 0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件 0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件 0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件 0 涉及商业秘密 件 0 涉及个人隐私 件 0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件 0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件 0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件 0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件 1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件 0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件 0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件 0 四、行政复议数量 件 0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件 0 (二)被依法纠错数 件 0 (三)其他情形数 件 0 五、行政诉讼数量 件 0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件 0 (二)被依法纠错数 件 0 (三)其他情形数 件 0 六、举报投诉数量 件 0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万元 0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个 1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个 0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人 3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人 1 2.兼职人员数 人 2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不包括用于政府公报编辑管理及政府网站建设维护等方面的经费) 万元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次 1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次 1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人次 60
(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相同信息计1条)
(不同方式回应同一热点或舆情计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