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
平台应用率有待提高。有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仍习惯于传统的办公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信息化给传统工作方式带来的革命性转变,究其原因是由于思想上“三转”特别是转方式上不到位。平台作为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性探索的载体,在推广应用上还需要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数据共享规模有待扩容。平台的建设主要依托汇聚的大数据资源。目前,淮北市数据中心汇集的数据总量已达到32亿条,但平台对接的数据仅仅占到不足15%,大量的有价值的数据还无法实现共享,如公安、银行、通讯行业的大量数据因政策要求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平台真正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
安全保密性有待加强。信息化的出现,使保密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过去的“锁好柜”“关好门”的保密措施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智慧纪检平台在使用过程中,虽然从技术上加强了保密管理,从程序上规范了操作流程,但使用人员的保密意识还须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平台网络也会被黑客攻击,也有可能存在信息失密、被盗等风险。
不断丰富信息化建设功能
下一阶段,淮北市纪委将进一步打通信息壁垒,不断更新升级扩展平台功能,丰富监督执纪问责信息化建设功能。
扩大信息共享规模。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联合市信息中心等部门,积极协调相关单位,特别是公检法司等与纪检监察业务工作联系密切的部门,共享信息数据,在数据中心统一维护和管理,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完善大数据联动机制。与民生领域数据对接,通过平台后台设置的互斥资金比对、资金重复发放比对、受益对象身份比对等模块,迅速发现异常信息并从中精准筛查、锁定有关问题线索。
建设舆情信息采集系统。编制舆情监测网站文章采集规则,通过关键词检索,对网络舆情内容进行自动采集,并分类分析研判。
开发纪检干部管理系统。建立全市纪检工作人员基础信息档案管理系统,以便对部门全员信息进行查阅和管理,提升自身工作人员信息化监督自律能力,加强纪检干部队伍的信息化监督管理,逐步实现纪检干部队伍的基本信息、运行情况备案、实绩档案和预警备案的管理模式。(安徽省淮北市纪委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