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津巴布韦执政党推选为津新任总统的姆南加古瓦22日回国,并在首都哈拉雷发表公开讲话,承诺上任后将致力于发展经济。
姆南加古瓦说,他在被解除副总统职务后收到人身安全可能受到威胁的消息,便迅速离开津巴布韦飞往南非。
他表示,津巴布韦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来提振目前低迷的经济。他呼吁所有津巴布韦人团结起来,并承诺上任后将致力于发展经济,为民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津巴布韦众议长穆登达21日宣布,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辞去总统职务,并立即生效。
穆登达22日中午宣布,执政党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决定推选该党主席兼第一书记姆南加古瓦为新任总统。根据宪法规定,姆南加古瓦将完成穆加贝的剩余总统任期,直到2018年总统选举。
近日,津巴布韦的政治变局引发持续关注。这场“政变风暴”或许起源于津巴布韦执政党内部两大派系的矛盾斗争,但在其背后隐藏的却是津巴布韦国内已经持续了近10年的经济乱局。有分析人士表示,激进式土地改革令经济一蹶不振、西方国家多轮制裁使经济雪上加霜、政府大开“印钞机”导致恶性通胀蔓延。或许正是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穆加贝政权的动荡。
激进式土地改革令经济一蹶不振
1980年,在监狱度过10年时光的穆加贝被选为新独立的津巴布韦的第一任总理。独立之初,津巴布韦绝大多数的肥沃土地掌握在白人农场主手中,黑人仅占有少部分土地。在生产上,白人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竞争力远超黑人种植户的小农种植,加剧了财富分配不均。为了打破殖民地时期土地分配的不公,穆加贝政府希望收回白人地主占有的肥沃土地。2000年起,穆加贝开始推行激进的土地改革政策,通过近乎强占的方式,强行收回了4000名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并将之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黑人,希望借此解决困扰多年的土地问题。
然而,此举却大大破坏了津巴布韦原有的经济体系。土改后,大批白人农场主带着资金逃亡国外,而接管土地的黑人由于并不熟悉现代化的耕作方式及销售手段,农业生产开始出现大规模退步。这引发了粮食危机,进而导致国家经济陷入无序和混乱,使得该国的农业、旅游业和采矿业随之一落千丈。随之而来的是几年的干旱和60年来最严重的饥荒。丝绸投资(Silk Invest)非洲投资主管阿金路伊(Funmi Akinluyi)评论说,穆加贝采取的激进的土地改革政策虽然初衷是好的,但这对于津巴布韦的经济发展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方案。非洲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理事会前主席萨姆·莫约同样认为,土地改革采取的方式过于激进,如果能更缓和一点,农业生产不会下滑得如此严重,特别是在2005年至2008年,玉米和烟草产量曾下降了60%至70%。
多轮制裁使经济雪上加霜
激进式土地改革不只给农业带来了沉重打击,由此导致的此后17年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制裁更让这个国家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起初西方国家制裁的具体措施包括:针对特定个人的财产冻结和旅行禁令;与国际金融机构(IFIs)有关的制裁政策;政府与政府间对贷款和发展援助以及武器禁运的限制。2008年间,欧美宣称穆加贝侵犯人权和大选舞弊后,美国和欧盟又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2009年,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的欧盟成员国外长决定将针对津巴布韦的制裁措施再延长一年,并将更多人员和企业纳入制裁范围。欧盟外长们决定,对27名津巴布韦政府人士进行入境限制,从而使这一名单增至203人;同时,将36家企业新列入欧盟黑名单,这些企业不得在欧盟境内开展业务。
西方的经济制裁使得津巴布韦国内经济每况愈下。美国媒体报道称,有估算认为,至2013年,仅欧盟的制裁就给津巴布韦造成至少420亿美元的损失,而这些损失的直接受害者无疑是普通民众。在西方长期制裁给津巴布韦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后果的情况下,阻断外资进一步压缩了津巴布韦经济发展的空间。自2014年以来,津巴布韦经济在短暂恢复期后再次陷入萧条,失业率高企,人们多次走上街头,穆加贝政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严重。
大开“印钞机”导致恶性通胀蔓延
激进的土地改革导致国际金融机构和西方国家对津巴布韦进行经济制裁,这使得该国的农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经济支柱一蹶不振,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基本商品短缺,价格居高不下,进而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津巴布韦选择增加货币供应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加紧印发更多的货币投入市场,进一步推高了通货膨胀。此后,津巴布韦一直在与恶性通货膨胀作斗争。现在经济学上一讲到恶性通货膨胀的例子,最著名的便是2009年前的津巴布韦。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之初,津元兑英镑1:1,兑美元1:1.5。到了2000年10月,为了维护金融稳定,津巴布韦政府将美元与津元的汇率固定在1:55,而黑市上的行情则是1:800。2008年,该国恶性通货膨胀达到顶峰,官方数据显示,该国通胀率为231000000%。到2008年5月,津巴布韦央行不得不发行面值1亿元和5亿元的钞票,之后甚至出现了面值100万亿元的钞票,但价值却只有25美元。至此,津元成了废纸,其价值甚至比不上印刷成本,津巴布韦最终于2009年废止了本国货币,使用美元、南非兰特、人民币等货币代替本币进行结算。而现在,津巴布韦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外汇的短缺。据悉,由于外汇的短缺,目前津国内主要使用两种流通货币——美元和津巴布韦债券。但民众仍对曾经的恶性通胀心有余悸,对民盟政府发行的债券货币不够信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非洲部主管塞拉西(AbebeAemroSelassie)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津巴布韦财政政策未能吸收所有的流动性,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受到约束,金融机构的国库券明显增加,并将这一债券称为“迅速变得毫无意义的津巴布韦债券”。今年10月底,IMF根据津巴布韦近期持续上涨的物价与平行市场价格之间的高溢价,预测其通货膨胀速度还会继续加快,并将津巴布韦列为“脆弱局面”的20个国家之一。
关注手机中金网(),掌握最新财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