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第一财经年度峰会在上海举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袁志刚在此次会议上指出,过去十年资产价格上升太快,目前最大的风险是杠杆率,如果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充分打开,中国的坏帐是可以处理的。
袁志刚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采取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货币放水对经济的刺激作用非常明显。中国在危机以后同样有一个非常深的经济回落,但是4万亿、货币宽松、信贷宽松以及金融宽松迅速把经济抬上去了。但是,这段时间不长,V字形非常窄,之后就进入了新常态。
袁志刚说,“2012年以后,中国经济的结构在变化,质量在提高,但是经济增长水平基本上在6点几到7左右。今年的情况不错,尤其是今年工业增加值也跟全球经济状态一样,出现了一个好的势头。之前固定资产投资,本来民间投资一直在下探,但是从去年开始这条线也开始好转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2007、2008年以后,中国三大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这三块当中制造业投资是衰落的,主要是靠房地产投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
袁志刚强调,这十年资产价格上升太快。各类经济主体的负债、杠杆率太快,所以防风险变成了今年非常重要的内容,金融稳定现在最大的风险是高杠杆率。
袁志刚认为,目前提倡投资拉动、创新拉动,因此未来中国经济除了防风险、金融危机以外,还有“如何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拉动”的话题。如果把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充分打开,中国的坏帐是可以处理的,中国的前景很好。
袁志刚进一步表示,中国经济如果可以继续强劲增长,那么13亿人口的生活将进一步美好,对全球经济也是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