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大山里盘旋而行,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保康县尧治河村呈现在记者眼前。一幢幢红瓦白墙的小别墅依山就势,古色古香。这里的村民家家住别墅,户户有轿车,人均纯收入突破3万元,尧治河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跻身“全国十大幸福村庄”。(荆楚网 2月9日)
近些年来,保康县尧治河村为外界广泛关注的是被称为“最牛村规”的《尧治河村婚丧喜事管理办法》。这套办法出台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在规范党员群众节俭办宴、树立文明新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以为,相较于那些难舍“风俗”的党员干部,真该让“最牛村规”给这些违纪干部上一堂遵规守纪的教育课。
“最牛村规”听起来很牛,实际并不像党规党纪那样严肃和正规,但她在尧治河村党员干部的心中却是一条“铁律”,村里党员干部都会自觉带头遵守。众所周知,要说“讲究”,农村应该是讲究最多的。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迷信思想的影响,相比于开放的城市,农民对“风俗”的遵守的更为“教条”。然而,事实却是,这些充斥着泥土气息的农村党员却比受过高档教育、身居官位的领导干部更容易摆脱“风俗”的束缚,遵守党的纪律。
不说远的,就说近日网友举报的甘泉县城管局市容监察大队大队长张某,在其为女儿办婚宴时就漠视纪律规定,拿中华烟、西凤酒招待客人,还辩称是当地风俗,档次低了“不合适”。笔者不禁纳闷,难道当地风俗在一名领导干部心中竟然比纪律还重要了?怎么堂堂一名体制内干部还不如普通党员的纪律意识强?这样讲面子比讲纪律还坚定的“老古板”,怎能让群众放心把权力交到他手上?
“最牛村规”的牛,在于党员干部对其的敬畏与认可上,也是当地党员干部自律的体现,这是对遵规守纪最为质朴的诠释。那些遵守“风俗”漠视纪律的领导干部真该好好反思一下,寻找差距,弥补不足,真的让纪律在思想深处生根,这样才能让纪律发挥威力,遏制各种歪风。
长江网网评员:李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