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全域旅游发展之路 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访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
张雪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我国旅游业开始由政治外事事业向经济产业转型。”在张辉看来,这种转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促使我国跻身世界旅游大国行列。但是,受当时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限制,旅游发展形成了固有的模式,这种模式以入境旅游为主体,以主要城市为依托,以主要景区为骨干,以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旅行社为运行方式,以获取外汇为目的,也就是小旅游发展模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旅游形成了大旅游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国民旅游为重心、以主要城市为依托、以区域旅游为网络、以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为核心、以散客服务体系为运行方式、以获取旅游综合效益为目的。”张辉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旅游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近年来,全域旅游的概念开始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有利于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
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径作出了部署。当前,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各地以全域旅游为主线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迸发出发展全域旅游的源源动力,各地将全域旅游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牛鼻子”工程,既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挖掘了潜力,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
对发展全域旅游,张辉有自己的认识。“全域旅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驱动力着力于新旧动能转换。从2013年开始,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逐渐增强。全域旅游的提出便为旅游这种消费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使旅游消费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新模式与新动力。”
“从旅游品质来说,全域旅游是旅游便利化,不是旅游要素化。”他表示,各地在发展全域旅游实践中,要依据区域内现有资源、设施和服务,以旅游便利化为目标规划出适应旅游需求的完整旅游服务系统,以满足旅游者对旅游品质提升的需要。“我国的旅游目的地不仅要规划度假区、旅游小镇、自驾营地、度假项目、旅游风景道,还要规划车辆租赁系统、标识系统、旅游代理系统、旅游公共服务系统,要研究旅游者如何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方式、度假方式等。所有这些不仅涉及旅游硬件建设,还有服务等软件建设问题。”
“从旅游功能来说,全域旅游强调的是旅游贡献率,而不仅仅是旅游增长率。”他说,在《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四个主要目标,其中之一是旅游效益最大化。意见指出,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旅游“一业兴百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孵化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旅游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水平。按照这一目标来分析全域旅游的成效,追求的不是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以及两者的增长率,而是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力等。
“从空间范围来说,全域旅游实施是在国内,不仅会影响国内旅游市场,还会对我国的入境旅游发展产生影响。”张辉说,如果通过全域旅游实践,在空间域、产业域、要素域和管理域更加完备,让旅游形态更为丰富,旅游品质更为优质,旅游秩序更为规范,旅游服务更为完善,旅游者出游更加便利,可以进一步激活入境旅游需求,推动入境旅游市场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