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CC会员海念卿曾经是第一代1966款野马的车主,但在留学毕业之后,因为要回国不得不和老马忍痛离别……
(如果还没看过他分享的第一代野马的玩车经历,可以点击复习:在加油站秒杀一切的加油姿势,我买了一辆1966经典野马)
在与老马离别后,2017年,我终于在国内提了一辆手动Mustang GT。
能最终买到现在这辆美规手动V8野马,感到很庆幸。快刀斩乱麻,顶住了家人们的不理解。每个人活着每个人的故事,不要去迁就太多。
今年三月底决定找车。四月联系了金港的车商。到了那里发现已经没有了现车,更别提手动的了。后来又在这家车商的指引下,两个礼拜后从北京去了江苏南通,终于找到了我要的手动挡GT。试了试车,砍了砍价,心想终于找到了!
交定金前,我跟我爹通电话,我爹声音极其严厉地告诫我说:“我们搜了野马的图片和资料。你看看国内这路况,这车的接近角离去角还有最小离地间隙,根本不适合国内的国情,你想好了吗?”我战战兢兢地说:“感谢爹妈成全!”
最后谈妥了就交了定金,当天去当天回。三天后,车到了楼下,媳妇儿接收的。
记得后来有一次,在高速上,媳妇儿凭空感叹了一句:“还真得现在买,再以后可真没准儿了。”
于是,这辆GT终于成为我们家的一份子。
在美国,我的第一辆车是1966 Mustang Coupe。在国内,我的第一辆车是2016 Mustang GT。我很喜欢这个美妙的巧合。
我开着她,迎娶当年开66款接送上下课的姑娘过门;以后还要再开着她接送我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上下幼儿园。
被leoleo会长问到在国内开这辆野马GT是什么感觉呢,和之前开66款对比,会不会有一种传承感。
这个问题我想还是从美国的经历来回答。
首先美国的零件市场高度开放,定制市场也是。从维修性改装、到各种OEM以及官方配件,一应俱全,各家的性能升级件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2009年那会儿,虽然美国经济不是很景气,但是老百姓们对野马的热爱依然。再加上第五代野马的成功,造型上对第一代野马的深度还原,在我心里是一个完美的轮回,是野马的一个甲子。现在想来,有时候开着野马,就像经典港片里带着金劳一样,是一种奔放的自我认知。无论男女老少,都不会拒绝驾驶的一辆车。
当然,在美国当地,虽然本土极其亲民的价格,但最终买辆野马也是需要实力和勇气的。然而买一辆一代野马,除了勇气还是需要一些疯狂的。从我买下66款野马之后,我的美国朋友慢慢比原来多一倍,我能感觉得他们对我这个黄皮肤的毛孩子有一种认同感和赞许。他们茶余饭后还会讨论马儿。lol。关系好的,相继跟我约好第几把轮第几把轮开着一起去这儿去哪儿。
我认识的每一辆野马车主,都满载着爱,爱着他们的家人爱着他们的爱好。
接着在国内开上了第六代的野马GT,给我的感觉就是坐上了时光机的头等舱,这更是一段穿越了半个世界的感情。
如果说驾驶体验上的差异,第一代,由于当时的设计标准,驾驶者更能体会到车外世界的存在。第六代,更把你包裹,每次从高速下来下车步行,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慢了lol;我把这种体验叫做“隔离感”。
相对来说,在60年代,那时并没有那么多现代的安全标准、设计要求,松软的悬挂、宽敞的车身,坐进去的时候会感觉车子猛滴一沉,然后就是和外界只隔了一层薄薄的铁皮,所以这种驾驶感受让你会更自然地体会到外部世界,所以会有一种马背驰骋的感觉。
而第六代带来的“隔离感”,最直接的原因也是安全标准的大大提高;但是第六代上面仍然会看到很多基因的传承,比如占了半个前视野的机罩盖,双炮筒仪表盘,内饰简陋得让你只想看窗外,侧窗的轮廓几乎没变等等,再加上澎湃持久的低扭,V8特有的声浪,这些特点都像是打开了我大脑中的某个开关,好像那些熟悉的感觉一下子又都回来了。
关于Shelby,忍不住多说几句:
一直以来,有点儿遗憾没有拥有一辆Shelby,可能主要不是买不起,二是不好找。后来两年多,也没缘碰到一辆fastback。再后来,Shelby老爷子驾鹤西游了,签名也不再有了。
说起这个纹身,这是我第一个纹身,也是唯一一个。
好几年前,我和媳妇儿两人开车纵穿了美国,一路到0号公路的头儿——key west。天黑后我们俩溜达在那条最热闹的酒吧街街头。路过一个西妹的小摊儿,海娜泥人体绘。她只画图册里有的。媳妇儿在图册里选了一个文艺小骷髅画在手腕。我就选了Shelby的蛇标,几乎是一比一的尺寸。然而英语一般的西妹并不知道这个蛇标是啥。
上个月的那一天,我辣血上脑,觉得二十多年以来的的情绪,得跟自己了一了了。于是大众点评了一家纹身店,到店后直接百度的图案,剃了毛,老老实实地摆好了腿。
事后一个向来潇洒行事的朋友问我不会后悔么?人总会有新的喜欢的事物。我说,这就是我的一部分。我以后可以指着这只蛇跟孩子们讲许许多多他们操蛋的爹和靠谱的妈的美好往事。更主要的是,我属蛇。
我通过这个蛇标,认识了Shelby老爷子神一般的人生。车手、设计师、商人,这三种社会角色的心理属性理应相互矛盾的,然而他做成了标杆。每一次看到机头上老爷子的签字,副驾上面板上老爷子的签字,都有种神圣附体的感觉。
我理解的野马文化,是一个个里程碑建立起来的,有gone in 60 seconds《极速60秒》里的Elanor。有极品9里的梅花GT,有我认识的那一个个活生生的车主、朋友,有1968的boss 302,还有Shelby当年白车蓝拉花的fastback。自吸、V8、利落的线条、优雅的fastback、经典的双炮筒仪表(18款注意了),倔强的后悬挂,以及多多少少福特平台化所做的妥协。
对于国内的2.3t野马,我觉得挺好的,毕竟没买别的车不是。哈哈。玩笑归玩笑。我觉得,充值信仰也是要考虑生活方方面面的,不单单是钱的方面。人生中,很少有一件事情的开端是完美的,对排量对马力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哪怕单单只是野马这个系列,每一代都有慢慢出现的隐藏BOSS。无论怎样的开始,都是好的,一点点去深入了解,发展自己喜爱的点,毕竟爱好野马也是一条且走一段儿的路。以前一个朋友跟我分享过:“每一辆能够量产的车,都是很多很多工程师夜以继日地付出了心血的产物。就算不喜欢,也不要指责。”接地气,才能生根发芽,才能开花结果。
野马,包括Camaro charger challenger等,这些车型都是幸运的,市场对于他们是宽容的。希望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也能做出自己的汽车文化,希望也能50年后开着中国设计中国造的经典性能车。
如果以后再买车,最小离地高度肯定要在300左右那个范围了。希望能买一辆猛禽。有朝一日退休了,就算把房子卖了也要整辆cobra 427,带着媳妇儿去追逐太阳。
PS:作为一个普通的爱好者,絮絮叨叨了一段小故事,衷心祝愿自己有一天能干着自己的爱好还能养家糊口。我坚信,专业的中国汽车零件“轻”改装市场,会让现在淘宝的规模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