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 题:守望相助,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重访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考察地
新华社记者
梦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明前进方向。
五年来,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他一次次走进干部群众中间,访民情、问民意,对民族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寄予深切期望。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新华社记者近期对西藏、内蒙古、新疆、云南等地进行了回访。牢记总书记嘱托,这些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奋进。
秋天,象征收获。那一张张喜悦的笑脸、一个个美好的故事,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共奔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温暖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内蒙古锡林浩特牧民玛吉格墨绿色的蒙古袍上,84岁的老人神采奕奕。
回忆起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家中的场景,玛吉格觉得仿佛就在眼前:“总书记到我们家,全家人心情十分激动,他的话语温暖,平易近人。”
短短三年间,玛吉格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建了标准化棚圈,饲养的牲畜数量翻了一番。“牧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都很满意。”玛吉格感慨道。
塞北草原、天山脚下、西南边陲……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的感人场景,深深镌刻在人们记忆中。人们记得,他走进百姓家里,关切地询问生产生活情况;人们记得,他同大家围坐在一起,倾听意见、共谋未来。
2015年1月,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了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代表。他拉着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的手坐在一张长藤椅沙发上,同大家一起观看反映独龙族生产生活巨变的短片。
“习近平总书记说,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我们独龙族人民正和全国人民一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高德荣说,“过去独龙族没有产业,现在我们种植了6万多亩草果,还有两千亩重楼,老百姓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从茅草房、杈杈房到新建的安居房,从生活用品都得靠人背马驮到水电通进家里,从大雪封山时“与世隔绝”到每年游客在十几万到20万人次,独龙族实现的翻天覆地的变迁,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迈上跨越式发展轨道的印证。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发达地区的无私援助、各族干部群众的矢志奋斗下,民族地区不断提升速度、缩短“差距”、补齐“短板”。
尼洋河畔的西藏林芝八一镇巴吉村,醉人的自然风光与喜人的发展风貌交相辉映。
2011年7月,习近平曾来到这里,了解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嘱咐大家“坚持因地制宜,广开致富门路,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
如今,巴吉村的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3亿元,201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925.6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2万多元,是2016年西藏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两倍多。
“巴吉村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借助林芝城市建设的发展机遇,成立了汽车运输队等经济实体。我们采取的‘招商引资+公司入驻+土地入股+集体分红+群众受益’发展模式,让全村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巴吉村第一书记赤列旺堆说,巴吉村力争到2020年实现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到3万元至4万元的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随着脱贫攻坚下足“绣花功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正成为跃动在中华大地上的生动现实。
手足相亲,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拥抱
“一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之中给我回信,就特别感动。”家住新疆和田地区的托乎提汗·库尔班说。89岁的老人时常把总书记的回信拿出来,由于年纪大了看不清字,便让孙女读给她听,有时听着听着就流下了眼泪。
托乎提汗·库尔班是库尔班·吐鲁木的长女。上世纪50年代,新疆于田县农民库尔班·吐鲁木为表达翻身得解放的感恩之情,多次想“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后来受到毛泽东主席两次接见。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库尔班大叔”。
“多年来,你一直坚持你父亲爱党爱国的情怀,给后辈和乡亲们树立了榜样。希望你们全家继续像库尔班大叔那样,同乡亲们一道,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托乎提汗·库尔班的回信,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充满力量,让托乎提汗·库尔班一家人深受鼓舞。
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上,在全国两会期间与少数民族代表委员的交谈中,在民族地区考察时,在给少数民族群众的回信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
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自家过上好日子的库尔班大叔的后人们,尽力去帮助困难群众,书写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时代新篇。托乎提汗·库尔班全家百余名成员自发捐献,至今已为贫困儿童捐助20余万元。
“在国家和各援疆省市的帮扶下,新疆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如今我们有余力了,也要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托乎提汗·库尔班的儿子麦提赛地·艾萨言辞质朴,暖人心扉。
在西藏林芝八一镇巴吉村村民格桑旺久眼里,民族团结、互帮互助弥足珍贵,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其他兄弟民族的帮助。
“就拿巴吉村来说,我们跑运输,家里田地租给内地有技术的菜农,妇女们搞旅游,接待的大多数是内地朋友。”格桑旺久说,请习近平总书记放心,我们各族人民一定紧密团结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正是这样一份流淌在中华儿女身躯里的血脉亲情,构筑起各族人民手牵手的情感基石,铺就了各族人民心连心的鲜明底色。
人的力量,在心上。
“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的讲话,杜丽群记忆犹新。
2015年国庆节前夕,作为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科护士长杜丽群在人民大会堂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名医务工作者,职业经历让她对总书记的话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既是做好民族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无微不至关心病患,才能温暖人心,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杜丽群说,我们大家都要行动起来,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氛围。
同心筑梦,凝聚起中华儿女的磅礴力量
6年前的那个夏天,习近平到巴吉村看望慰问村民时,慈爱地把3岁的米玛次仁抱在怀中。时光飞逝,当年的幼童,如今已成了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有了自己的小小梦想。
“我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警察或者医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米玛次仁汉语流利,今年7月在一个藏汉双语少儿故事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每一个小梦想的点点星辉,汇聚成一个伟大梦想的星汉灿烂。实现伟大中国梦,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凝心聚力,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不懈奋斗。
今年恰逢我国首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时,玛吉格14岁。她说,自治区成立前,牧民生活非常穷困。“那时我家六口人,缺吃少穿,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填饱肚子是全家人最大的愿望。”
70载旧貌新颜,换了人间。亲历新旧对比的玛吉格,见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自治区成立后,日子变好了,各族人民当家做主。”老人说,她现在最大的愿望,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同心筑梦,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催人奋进。
新疆疏附县托克扎克镇阿亚格曼干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说:“我在和汉族群众共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重要意义。各民族群众在交往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分享技术经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中。喜笑颜开的主人按照维吾尔族招待贵客的习俗,给习近平总书记戴上一顶小花帽。总书记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关心与尊重,让阿卜都克尤木一家倍感温暖。
越是接近梦想,越要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的根本依靠;中央的决策部署,要靠各级干部执行落到实处。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只有把自身优势发挥出来,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干好,才能不负总书记的嘱托。”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立岗镇副镇长秦文博说。
两年前,在人民大会堂,秦文博和其他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一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聆听总书记讲话后,秦文博更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大学生“村官”成长为副镇长,这个“80后”回族小伙儿正带着乡亲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好日子。
“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一大批奋战在民族地区的干部,在政治上强起来、作风上强起来、能力上强起来,切实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党把人民放在心上,各族人民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
托乎提汗·库尔班梦想着能去一趟北京,看望习近平总书记,当面表达对党的感谢。“老县长”高德荣说,独龙人民永远感谢共产党,永远听共产党的话,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涓滴情义汇江海,春风化雨聚人心。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守望互助,在神州大地播撒新希望,在奋进路上谱写新乐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将为祖国增添更多风采。(记者 黄小希、贾钊、彭源、庞明广、春拉、向志强、尚升、艾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