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侧记——创建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未来教育
2018-05-02 22:40 来源:教育最强音 教育学 /教师 /加拿大
原标题: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国际理解教育”侧记——创建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未来教育
国际素养是当今学生必备的基本核心素养,国际理解教育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促进师生多元文化认同、开阔师生国际视野,全面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形成了教学有品质、办学有品位、学校有品牌的良好发展态势。
“你们的课程真不错,孩子表现真棒。”近年来,随着国际理解教育的不断深入,来自加拿大、英国、日本、新西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界专家学者,先后走进了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优雅别致的校园。他们不仅对学校极具开放性的办学理念和学科课程给予了高度赞赏,更是对中国孩子们主动大方的礼仪素养和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这里,“中国风”与“西洋味”的教育和谐相融,让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
阔 视 野
为未来社会培养优秀公民
国际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为学生将来成长为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的前身,是与共和国同龄的海淀区田村中心小学。自2014年8月更名以来,王忠慧校长带领学校领导班子,站在新起点,迈向新高度,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思路:为了每个人的最大可能,建设自然、饱满、愉悦、面向未来的优质学校,培养好学、自信、包容的健康少年。“面向未来”和“自包容”,作为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关键词之一,为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国际理解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课题,直指教育应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信仰之间相互尊重和相互吸纳精神的世界公民。随着21世纪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理解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忠慧校长认为,面向21世纪,学校应该深入地思考未来世界和中国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应该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担负起培养“世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认识,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为出发点,逐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强 内 功
丰富国际理解教育内涵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既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脚踏实地。国际理解教育不仅在于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更在于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为此,学校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了以书法、皮影、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不仅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和喜爱,更是引起了国际友好学校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从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辐射到了海外。
国际理解教育涵盖全球化的胸怀与视野教育。为此,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外,还开设了英语嘉年华节日课程,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学会欣赏、尊重和包容。在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中已经出现了学生们的生日墙、学生作品以及实践活动的照片墙,反映出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更加国际化,学生更加开放、自主。
国际理解教育涵盖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教育。为此,学校在数学、英语、体育、STEAM、学科整合等课程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受到了国际学校的认可和称赞,乐于与学校交流合作。
国际理解教育涵盖国际沟通与交往的实践能力教育。为此,学校注重学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结合学生们的兴趣需求,发展拓展性特色课程、校园节日课程、礼仪课程、实践性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国际理解教育涵盖对和平、人权、公正、开发、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的正确世界观教育。为此,学校着手与加拿大姊妹校共同探讨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走 出 去
开阔教师视野, 提升教师素养
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师在了解本国的社会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其他国家的社会文化;同时还需要教师通过国际交流,兼收并蓄,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从而影响和改变自己的课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爱学善思、大气豁达,是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教师们的特质之一——这来自于学校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
学校深知,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养,没有教师的国际视野就没有学生国际视野。一支具有良好的国际理解教育素养的教师队伍,是国际理解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将跨国学习研修作为拓宽教师国际理解视野、提升国际理解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近年来,学校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外出研修学习教师人选的选拔工作,并为教师安排合理丰富的研修学习任务,在教师返回后安排分享及交流会,使海外研修学习的成果能够惠及全部教师。
到加拿大的进步学校,对PBL课程、STEM课程以及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讨交流;到香港特区的郭怡雅神父纪念学校,观摩德育、中文、数学、常识、英文、视艺等课程。教师们带着问题和任务,走进教室、走进课程、走近师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思考如何将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本土化。他们回国后,及时将掌握到的教育思想理论、教学法和教学手段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
迎 进 来
深化国际合作,促进人文交流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需要处理好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全力保护和发扬中国的优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制度文化,同时能够理解和欣赏别国文化,尊重相互之间的差异,在平等的基础上交往与合作,为提升学校国际合作水平和培养学生国际素养创造条件。
自2014年与加拿大Progressive Academy结为姊妹校至今,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不仅派出教师到加拿大进行研修学习,还接待了来自加拿大的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互访。此外,学校还先后接待了来自中国香港、新西兰、日本、荷兰等地的代表团,促进人文交流,培养师生们的国际理解素养。
仅在2017年下半年,学校就先后接待了英国剑桥大学教育学院Geoff院长和日本创价大学教职员研究生院代表团的来访。交流活动中,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展示以及学生们的积极思考、自信大方的表现,赢得了外宾们的一致赞扬。
2017年,继加拿大友好校合作项目、香港姊妹校交流项目后,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再度被评选为海淀区青少年涉台教育基地校。学校将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推动两地学生的相互了解,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力。
2018年3月26日,学校又一次迎来了加拿大Progressive Academy的代表团。David校长表示:“校际交流不仅要惠及教师,更要让两校的学生能够彼此建立友谊并且友谊长存。”王忠慧校长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我们要培养具有国家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不论是来自中国的学生还是来自加拿大的学生,我们同属于一个地球,唯有携手前行,才能让世界更加美好!”几天的时间里,加拿大的学生们参与了学校的皮影、快板、书法、音乐、剪纸以及“包饺子”课程学习,还参加了学校每周二的特色社团活动——魔方、健美操等。加拿大的英语教师也为学校带来了精彩的自然拼读和英文绘本教学展示课,教师们进行教学研讨。双方约定,在今后会进行更多的线上交流,以开拓各自的教育视野并提升教学技能。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普通家庭的生活,加拿大的师生及家长走进中国学生的家庭,与中国家庭交流共进晚餐,建立友谊。这次交流活动,标志着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的国际理解教育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理解教育对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理解与合作更为重要,日益成为当今各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而言,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理解与合作的大背景下,国际理解教育更是承载着促进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展示和平大国形象等重要使命。面向未来,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将以比以往更加高远的教育视野,较以往更加宏大的教育格局,深入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不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