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众多非遗项目课程体验中国匠人匠心)
今年热播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有一段故事,孙俪扮演的女秦商周莹扩大了自家的土布作坊,却因物美价廉的机织洋布进入陕西,险遭破产。工业化的发展让机器逐渐侵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农耕时代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手工技艺逐渐消逝。但物美价廉的生活过久了,城市人开始怀念手作的温度和往日慢生活的气息,“手造”和“匠心”又重新被关注。11月24日至26日,由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指导,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上海手造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办的2017第三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将于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
在今年的手造博览会上,有土布织机、有缂丝艺人、有木板年画……祖辈的中国传统工艺纷纷回到眼前,而来自西班牙、非洲、日本、乌拉圭等国的200余家展商带来国外的手造产品,与中国传统工艺同台展示。
在几十年前,手造在中国还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的发起人之一、上海手造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新的父亲是“江南造船厂”的一名工人,从小他就喜欢去厂里看父亲工作的场景,他家中还保留着父亲用榫卯工艺制作的一把椅子,“严丝合缝、匠心工艺”,杨文新心底一直埋着对手工技艺的兴趣,到他后来出国,接触到巴黎等地的手工艺人之后,儿时兴趣破土而出,他萌生了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手博会”的想法。
2015年,冒着冬日的冷雨,第一届手造博览会开幕。“我们预估有1万人参加,结果拥进了4万人。”这一次的成功给了团队很大的信心,“市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对手工的流行发展很有兴趣。”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总监章莉莉介绍,“今年,传统手工艺开始复兴。这次,主办方把非遗传承人大量请到手造博览会中来,包括土布制造、青海果洛藏银技艺、泥塑、面塑、古法造纸等多个门类。”
今年手博会的一大特色是数量众多的DIY体验课程。“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全部是手工艺体验课,15分钟一场。手工艺匠人、非遗传承人、设计师都会参与其中。”章莉莉介绍,众多非遗项目都有体验课程,“希望让大家从这些课程中体验中国匠人的感觉。用三天时间,让生活慢下来。”
(原标题: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众多非遗项目课程体验中国匠人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