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奏響法治中國最強音
激活一池水
全民守法新風尚
至今,浙江代表仍清晰地記得,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有這樣一段論述:普及公民法制教育、形成全社會法治風尚,對建設“法治浙江”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
跨越半個世紀,歷久彌新的“楓橋經驗”已成為浙江基層社會治理領域的“常青樹”,成為深化法治浙江建設和平安浙江建設的重要經驗。
浙江多年來的實踐証明: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相輔相成,沒有法治社會作為基礎,法治政府無法實現﹔沒有法治政府的引領,法治社會也無法實現。
“目前,社會治理模式要從單純依靠政府進行管理向政府主導下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轉變,從單純依靠行政管理向注重協調、協商、合作轉變。其中需要有一個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則,這就是法治。”張曉強代表說。
依法治理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有效途徑。“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的宏偉目標。”張曉強代表說,這就要求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法治創建活動,發揮人民群眾和社會組織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努力使依法辦事成為社會組織和全體公民的基本行為方式,使法治成為社會治理的一種常態。
“遇到困難,應該找關系還是找法律?這是我們到基層宣講法律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讓我們高興的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回答:‘依法辦事’‘通過法律辦事我們更放心’。”溫州市甌海區政協退休干部宋玲華代表退休近10年來,一直活躍在公益事業一線。她是甌海區原聲法治和平安建設藝術團副團長,經常與團員們進社區、農村、學校、企業,開展法治文藝巡回演出,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引導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完善的法律服務體系是法治社會的必備要素。”宋玲華代表說,近年來,浙江建設起一套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過時代在進步,人民群眾的法律需求也與時俱進,“我們不僅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和道德建設,引導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和良好道德風尚,還要進一步拓展和規范法律服務,充分發揮法治社會建設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要作用。”
(責編:張麗瑋、翁迪凱)
原創推薦
2017年度“浙江制造”標准正式發布 人民網金華10月21日電 (張帆、章勇濤)今天上午,第23屆中國義烏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在義烏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今年的義博會上,“浙江制造”再次亮相,打造“品字標浙江制造”主題展區。 在展會開幕的同時,由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功能中心…【詳細】
寧波首家一站式綜合性國際簽証服務中心正式運營 人民網寧波10月22日電 寧波首家一站式綜合性國際簽証服務中心——老外灘國際簽証服務中心20日正式運營。據了解,該中心從今年10月初試運營以來已服務了200余名顧客。 該中心可以提供全球近200個國家的簽証咨詢和辦理服務,出簽成功率接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