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法治化营商环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章程 通讯员政法宣
法治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有力的司法保障。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同年11月28日,全国首家自贸区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南沙自贸区法院)获最高人民法院批复成立,同年12月30日,南沙自贸区法院正式挂牌运行。南沙自贸区法院与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着力打造并不断优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作为全国首家自贸区法院,南沙自贸区法院挂牌运行一年多,其打造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专业品牌的效果怎样?记者近日采访了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翔。
现状:
法治化营商环境走在前列
随着南沙自贸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市场经济活跃度进一步提升,区域司法需求也呈现相应的变化。
吴翔介绍,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南沙自贸区挂牌的两年间,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南沙自贸区法院)共受理商事案件2262件,同比增长213.4%。“案件量增长,反映区内市场主体司法需求趋于旺盛。经统计,商事纠纷主要集中在买卖合同纠纷和金融借款纠纷,分别占比67.55%和9.56%。”
吴翔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的重要突破点。两年来,南沙自贸区不断改革创新,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创新监管模式、助推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多元法律服务体系,在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取得了许多骄人成果。
他说,南沙自贸区法院的成立,标志着南沙自贸区的法治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我们通过提供便利的司法服务,公正的司法裁判,引导新型国际商事交易规则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司法的良好形象,助力法治化环境建设。”
数据:
受理知识产权案1258件
作为主要受理与南沙自贸片区相关联的一审民商事案件的法院,南沙自贸区法院成立至今正在完成历史赋予它的使命。统计显示,从受理案件的数量上看,知识产权类案件和金融类案件分别占比39.64%、33.40%,是最为集中的两类案件;从标的额看,金融类案件和新类型案件标的额较大,其中金融类案件占比79.62%,新类型案件占比6.25%。涉及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保理合同等新类型纠纷开始出现,且这类纠纷整体诉讼标的金额偏高。
吴翔介绍,南沙自贸区法院成立以来,截至今年6月16日,共受理了涉自贸区知识产权案件1258件,标的额达9020万元。一年半的时间里,法院共审结一批涉及知名品牌的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营造还需要不断创新,作为提供司法保障的自贸区法院更是责无旁贷。吴翔介绍,南沙自贸区法院支持鼓励创新,不断提升自贸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做法:
发出中英双语司法建议书
企业的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依法、及时地维护,维护合法权益的成本能否有效降低,直接影响着一地的企业对法治化营商环境水平的评价。
吴翔表示:“企业的发展事关经济社会的生机与活力。”为此,南沙自贸区法院立足审判,优化机制,为南沙自贸区内商事主体营造公正高效、公开透明、权威公信的法治环境。
吴翔介绍,在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方面,法院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升级便利化诉讼服务,设立中英双语导诉服务;二是促进纠纷多元化解;三是加强与商会、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四是积极开展“订单式”司法服务;五是加强司法引导。
未来:
推进审判体系能力现代化
据吴翔介绍,近年来,南沙自贸区法院立足专业化审判,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了重大进展。对此他举例说,一是构建与自贸区建设相适应的司法理念,发布《关于服务保障南沙自贸片区建设的意见》,构建与自贸区建设相适应的法治先行、商事裁判、宽容谦抑和审慎介入等司法理念,重视保护公平交易。二是全国首聘港澳籍人民陪审员、港澳籍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增进港澳同胞司法参与和认同。三是支持区域企业信息平台和信用体系建设。
“下一步,南沙自贸区法院将自觉担当时代使命,继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服务自贸区建设,为加快实现国家战略功能,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吴翔给出了未来努力的几个方向:一是拓展国际视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二是立足精品审判,引导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商事交易规则和市场秩序;三是完善审判格局,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
吴翔表示,南沙自贸区法院将努力在提升广州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上做出更大的贡献。